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公元262年—264年,共3年)
- 越是有影响力,越不要乱说话,越是要君子自污,贬低自己。
- 该投降时就投降,接受失败,就是智慧。保全人民,就是功德。
- 人性的弱点,就是分析别人跟分析自己完全不是一个逻辑,背后只有一个逻辑,就是别人会失败,我会成功。这都是一厢情愿。
- 对历史人物的人生抉择,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智慧,二是他的道德本性,三是他的风险偏好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
-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的滋味或许让人欲仙欲死,责任的滋味也能让人生不如死。
- 理性是虚构的、外来的,而情绪是本能的、自身的。任何决策背后的根本都是情绪。一个人能读书学习、严于律己,他的舒适区就往理性转移,相应能进入他舒适区的人,就是理性君子。一个人不能克制自己,一路放纵,他的舒适区就是感性的,相应能进入他舒适区的,就容易混进奸佞小人。
- 历史是记载大人物的事,讲历史智慧。读史的人呢,总是有点文化、有点追求,才会去读大部头的历史。
- 怎么做圣人呢,古人传下的心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每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想一想,如果是圣人,他会怎么做。
- 我们送客人的时候,客人上了车,你不要转身就回,一直要目送到他的车看不见了,再转身。那么,在送客这件事情上,你就是圣人了,因为即使是让孔子来送,他也不过如此。
- 我们的道德标准里,往往把无欲无求作为美德,但是,一个人如果无欲无求,他有什么动力去奋斗呢?一个人志向大、欲望大、才能大,他就会拼命干,有创造力地干,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领导用人,最怕他没欲望。因为没欲望,就没斗志。所以,华为公司说:“基层要有饥饿感,中层要有危机感,高层要有使命感。”在高层,物欲已经满足,或者说,为了更大物欲去奋斗,收获已经值不回代价了,只能靠使命感去激励他们了。
- 一个人如果不想挣钱,也不在乎是否升职,你真不知道怎么用他了。
卷第八十 晋纪二 (公元273年—279年,共7年)
- 历史的意义,往往也不在于其事实,而在于其象征。所有材料都是经作者选择的材料,服务于他要传达的精神。所以历史会“变”。
- 一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就看他能往后看几步,看几年,如果走一步看一步,就容易顾前不顾后,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自己制造出新的问题。
- 要开言路,一来要对进言者包容,二来要为他保密,不可轻佻。
- 开会讨论决策,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见识,只是各自表现自己,刷存在感。老板如果意见明确,他们的意见都和老板一致,都赞同。老板如果没什么意见,或者意见摇摆,而且性格宽厚,让大家畅所欲言,言者无罪,那算是完了,什么事也定不了!
- 老板相信自家人,是最大的幼稚,也一定死在自家人手里。老板不能有亲信,要每个人都一样亲信。
- 始终保持有业务没人做,就是少人化。你看丰田汽车,买他的车要等,提现车要加价,这就是有业务没人做。部门经理经常抱怨“人不够啊!”人不够就对了,人一旦“够”,就是太多了。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公元280年—288年,共9年)
- 每个人都会懈怠,我们终此一生,都要和自己的懈怠做斗争,领导者更要和组织的懈怠做斗争,才能励精图治;否则,就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这是儒家的入世哲学,如果国家政治清明,你不在高位,那是你的耻辱,因为你没本事。反过来,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你还在高位,那是你的耻辱,因为你同流合污。
- 明哲保身,这保身,不光是苟且偷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不同流合污,不跟着做坏事,保持自己的清白,这是底线,你要做坏事,那我是宁死不屈。第二层,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第三层,是以待天时,是为国家保存忠良,到新君即位,国家有道的时候,还得靠我干活呢!
- 兄弟要和睦,就一个字——让!必有一人能相让,才能和睦。让到什么程度呢?让到超出对方认为你该让多少的程度,就算让到位了。不过人心不同,实在很难。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公元289年—298年,共10年)
- 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有三个,一是能带领大家打胜仗,二是让团队里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只有不断地培养出新的领导者,组织才能前进,才能保持活力,才能江山永在,基业长青。
- CEO要退休,在几个可能的继任者,也是竞争者中要选拔一个接班人,会有一个黄金问题,单独问每一个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继承我的位置,现在已经明确了不是你,另外几位,你推荐谁?”然后看看谁是被推荐最多的,作为决策参考。
- 公司在任命一个领导者的时候,都会对他有一个要求——要雇用比你强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雇用一个比他强的人呢?你必须对他有激励机制,就是“进贤者受上赏”。在现代的企业案例中,海底捞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店长,从他培养、推荐的店长们所经营的店中获得的分红,超过他从自己直接经营的店中获得的分红,于是每一个店长,就全力以赴培养新的店长,不仅仅是举荐,还拼命把自己的本事都教给别人。
- 所谓道德,我们应该给它加一个定义,是对自己的要求,不能用于要求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自己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带动别人,如果直接拿道德去要求别人,要求大家,那就是最不道德的事了。
- 领导者最好还是谈利益,道德的事,自己要求自己。当一个领导者谈利益的时候,就是他准备拿出利益来,这就是他在相让了,这也是领导者的道德。
- 有那么一些贪玩的人,特别是过了一定年龄,越老越贪玩,极意声色,把每一天都当成世界末日在过,抓住青春的小尾巴,担心下一天可能自己就“不行”了,一天不玩,就觉得损失了一天
- 皇帝贪玩,跟小孩不想写作业是一样的,只是小孩有老师家长管,皇帝没人管,人性就是这样。
- 夺权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夺取政权,而在于夺取了之后怎么办
- 赏赐本身是一个行为激励,一定是你做了什么事,立了什么功,然后得什么赏,这样才能给人指引行为的方向。如果所有人都有赏,而且赏赐标准还都一样,这个赏就完全无效,没有任何人会感激你,也不会忠诚于你。
- 大家经常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言必信,行必果。”但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言必信,行必果,那是死脑筋的小人,君子该怎样就怎样,不会被自己说过的话束缚
- 一个人能懂得一些事,他就知道什么叫懂得,对不懂的事就不说话,因为如果不懂也可以随便说话,就侮辱了自己真正懂的事。只有什么都不懂的人,才什么都能发表“观点”。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公元299年—300年,共2年)
- 自己不做抉择,时间就会给出你最糟糕的抉择。
- 世间有这一种人,他就是无法做出任何行动,他只能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公元301年—302年,共2年)
- 不要问谁是你的心腹,只问你自己的心腹,你自己心腹里到底装着啥。
- 天下大变,方面大员都是局中人,没有资格置身事外,必须选边站,这就是临大事、决大疑、定大计之时,生死存亡之际。
- 历代诸侯混战,到了战场看他们打,胜负快分出来了,再加入胜利一方做最后一击也是可以的,少分点战果就行,你不能说不关你的事。
- 历来两国交战,都有两个战场,外部战场和内部战场,双方团队里都有跟对方立场一致的人,你如果认为“我”就是“我们”,只关注外部战场,以为内部是自己说了算,就有萧墙之祸。
- 要内部团结,我们还要重温孟子的义利之辨和孔子的忠恕之道。义利之辨,是你对人义,你的部下就对你义。忠恕之道,讲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领导者,要致力于成就他人。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公元303年—304年,共2年)
- 有一种英雄,就是太把自己当英雄。太把自己当英雄之后,就以为别人都把自己当英雄,其实别人眼里的自己,只是一个流窜犯而已。
- 在战争中有一个经验:不要担心我们多么的困难,因为敌人的困难和我们一样大,甚至比我们更大!
- 不要老想解决困难,要学会与困难共存,以后我就这么过,看谁熬得过谁!让时间来做判决。
- 我们不强,敌人也不强,世间最强的力量是时间,要和时间站在一起。
- 休谟《人性论》,就把一切都归结为情绪的愉悦和痛苦。司马颙用鞭打加腰斩的残酷刑罚来处死刘沈,因为这能让他愉悦。赦免张光并请他喝酒,给他富贵,因为这也能让他愉悦。
-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自己的财物,可能是自己的祸患而已,所谓怀璧其罪,你有粮食,别人饿极了就要来抢,粮食就是你的罪。
- 传家之难,难在哪里呢?最低一级的传家,传下家产,没破产,完璧归子,第一代算完成任务;再上一等的传下家业,能基业长青;再上一等的传下家规,子孙都能遵守;再上一等的传下家风,是家族的文化遗产。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公元305年—308年,共4年)
- 如果说历史有什么最高智慧,就是天下不可以力争,也不可以智取,所有的成功都是运气,都是阴差阳错,时运使然。
- 任何时候,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积累自己。机会来了,用之则行,行道于天下。没机会,舍之则藏,一身本事我藏在心里,继续钻研,享受钻研的乐趣。
- 我们能管的,就是自己每天要学习、钻研,提高自己。如此,耳根清净,专注坚持,就是王阳明说的: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 所谓成功,往往不是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做到了一些最基本的事情;不是打赢了多少英雄豪杰,而是输掉了比谁更烂的比赛。在一群烂人当中,你稍微有点人样,天下百姓就都把你当宝贝。
- 我们得以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很好,是别人做得更烂。在今天的企业经营中,往往也是这种情况。
- 当你想要成功,捷径不是去研究什么雄才大略,而是抓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事,从打扫卫生开始抓起。因为雄才大略人人都在研究,一个比一个自作聪明,基本面的事都瞧不上,看不起,所以你一抓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