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掌控只存在于人类的幻想之中

发表于

推荐序1

崇尚秩序,热爱整洁,偏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像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本能,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情势尽在掌控。受这种“本能”驱使,我们从来没有质疑过秩序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及混乱带给我们的麻烦。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人其实更有潜力利用突发情况,不少人认为抗干扰能力弱是缺点,但事实上,这样的人更具有创造力。

顶尖的科学家总是在不停改变自己的研究课题,因为如果科学家想不断发表重量级的论文,就要探索更多新领域。

我们都觉得随性会损害工作效率,比如文件夹不整理效率低,邮件不分类效率低,不制订工作计划效率低。实际上,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研究发现,循规蹈矩的生活效率更低。

把文档分类整理纯属浪费时间。因为花很多时间分类整理,保留的很可能是一大堆将来根本就不会用到的文档,而且因为整理花了心思,还舍不得扔。其实文件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手堆在桌子上,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再放在一堆的最上面。这个办法能自动保证最常用的文件在最上面。

我们只是需要走出内心的“舒适区”,身处混乱,拥抱混乱,发现它赐予我们的独特魔法。

推荐序2

《混乱》告诉我们:学会拥抱混乱,才能激发真正的创造力;不去努力计划成功,会更成功。

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不是因为里面有大楼,而是因为里面有大师

所谓促进创新的办公室,其实无非两点:一是它在设计上要能促进不同部门的交流,二是它要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权。自主权比交流机会更重要。

亚马逊搞Kindle和电子书,搞第三方市场,搞云计算,使用的打法是:看到机会不顾一切先进去再说,以不符合成本的低价抢占市场,然后再面对根本吃不下来的流量、资金流断裂的危险和各种技术问题。

前言

人类很难抗拒井井有条的诱惑,因为这通常意味着情势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即便一定程度的意外和麻烦可能带来意外之喜,人们也不愿冒这个险,而要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麻烦

人类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动,要创造一个有条不紊、可以量化分类、以便规划和预测的世界——这样做有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人们的直觉也不会如此根深蒂固。

如果我们仅凭直觉,只受秩序驱使,错过的是更广阔的天地:这个世界的杂乱无章、无法测量、不协调、即兴、缺憾、不连贯、粗糙、凌乱、随意、模棱两可、暧昧不明、麻烦、变化多端,甚至肮脏……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当你再次面临整洁、秩序等诱惑时,它会给你提个醒:不如接受适度的混乱或麻烦,也许会有惊喜。

第一章 创造力

英国自行车队便是通过采用这种“边际收益”理念,在训练、饮食和锻炼方面进行微小改进,从而在国际赛事中反败为胜。最出名的要数加热骑行裤了:穿上这种电力加热的骑行裤,运动员在等待出发指令时,便可保持身体温度。凭借这个小发明,英国自行车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摘得7枚金牌(该项目共设10枚金牌)。不仅如此,他们还赢得了2012年、2013年和2015年环法自行车赛。要知道,此前的英国队在近一个世纪里都是屡战屡败,该国的自行车运动管理部门也曾尝试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但都失败了。加热骑行裤恰好证明了细微的边际改变可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位科学家能否在其职业生涯中不间断地发表重量级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些科学家从未失去光芒,另一些科学则如昙花一现?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顶尖科学家总是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研究课题。据统计,那些科学家最先发表的100篇论文之中,平均切换了43次研究课题。

聪明的农民不会在一片庄稼地总是种一种作物,新的作物可以让土壤恢复甚至得到改善。

第二章 团队合作

在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赫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率领舰队入侵阿兹特克帝国时,就运用了这种“背水一战”的策略。面对英勇善战的阿兹特克大军,科尔特斯在一个小岛上摧毁了自己舰队的所有船只,斩断了自己士兵的退路。将士们被置之死地,只有奋勇抗敌才能获得生机,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奥图巴战役的胜利。

日本黑帮成员切下自己的小指,也可以视为该策略的一种。他们以断指来显示自己的帮派和其他帮派不同,同时以断指来表示对帮派的忠心,因为少一根手指无法再握紧武器,从此只能依靠帮派生活。对他们来说,对自己的帮派的忠心胜过一切。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队员彼此信任、相互依靠,那就斩断他们的退路。

20世纪的数学家很多都天赋异禀,而厄多斯的魔咒却有着特殊的魔法力量:科学史上,厄多斯是和其他学者合作发表论文最多的人。整个20世纪,以厄多斯为中心的学术合作网络延伸范围极广,影响深远,以至于以他名字命名的“厄多斯指数”被用来表示这种合作关系,即某位科学家和厄多斯联名发表过论文,那么这位科学家的厄多斯指数为“1”。这样的科学家超过了500人。如果科学家A和厄多斯指数为“1”的科学家B合作发表过论文,那么科学家A的厄多斯指数便为“2”。目前全球厄多斯指数小于或等于“3”的科学家多达4万人。厄多斯就像一个圆心,把许多科学家聚拢起来,环绕在以他为中心的轨道上旋转。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弱连接理论”,大意是:紧密的社会关系反倒没有相对薄弱的社会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

社交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往往是联系不频繁的、比较疏远的社会关系。

“很多实证数据都表明,一个城市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生产力,一个董事会的多样性决定了董事所做决策的水平,一家公司的多样性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创造力。

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就应该邀请一些受过不同训练、具有不同经历、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另类”人士,他们是谈判桌上的一股清流。即使他们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们也能从另一方面促进讨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不敢马虎大意,促使我们三思而后行。讨论的气氛可能很紧张,但是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拥抱这种氛围。

我们都喜欢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这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总是被相似的人吸引,但是我们并未意识到这种吸引力就像毒品一样让我们越陷越深。

在美国,同型迁移越来越明显,一个住宅区居民在经济地位、政治信仰以及几乎其他所有方面都越来越趋同。

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结交另一个世界的朋友,有效扩大社交圈呢?
第一课简单明了,那就是必须意识到只选择“和我是一个世界的人”的交友心态十分消极。
第二课源自德邦、斯塔克和本德斯对游戏开发团队合作方式的研究:必须重视那些将不同小团队团结在一起的人。
第三课是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社交压力的好处,它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你怕麻烦的时候。
第四课,我们必须坚信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值得一试的,是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布雷斯福德说,人们过于看重“团队和谐”了,而他想要的是“目标和谐”,每个成员劲往一处使。

罗伯斯山洞实验告诉我们,当面临一个紧急问题亟待解决时,不同部落的现代人可以放弃分歧、携手合作。与其穿梭于不同聚会或者聚在一起玩一些愚蠢的小游戏,不如合作解决一个共同问题,这样才能战胜心中的部落主义。

第三章 办公环境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所著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有一个略伤感却意味深长的细节:乔布斯刚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尚处于半昏迷状态,突然,他扯掉氧气面罩,要求医护团队立刻为他取来5种不同款式的面罩,他要重新选一个。理由相当简单粗暴:这个面罩太丑了,不符合他的审美。

乔布斯具有优秀设计师共同的品质:追求外观,重视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原来,办公室设计本身并没有影响员工的心情,关键在于由谁来布置。最好的办公环境被称为“自主型办公室”,有一些风格类似的版画和盆栽,但受试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布置。如果觉得不顺眼,可以搬走任何物件,布置成第一种办公室也完全可以,怎么高兴怎么来。一句话,无论走极简风、华丽风还是别的什么风格,关键是在里面工作的人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派海洋生物学家在极小的海底实验室进行为期数周的工作。那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但生物学家们却喜欢得很,前提是他们得拥有自己煮东西吃的权利——科学家们宁肯吃最基本、最简单却是自己准备的食物,也不愿意吃别人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不管那玩意儿有多可口。

20号楼不可思议的混乱格局,使充满创意的研究人员得以彼此互动,从而产生了无限的创新生产力。谁会料到当电气工程师遇到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的学生,会碰撞出黑客文化和视频游戏呢?谁又会料到电子学家、音乐家和声学家的互动,会诞生出博士音响和电子邮件呢?

20号楼的真正优势,其实并不在于可以通过其建筑设计对空间进行重新配置,而是身处其中的人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哪怕会越改越乱

当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装点自己的办公环境时,他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如果上司非要把自己的审美强加于员工,便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

1968年,普罗普斯特写道:“秩序对人类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人们追求井然有序,但它和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周遭环境的感悟方式背道而驰——而那是更原始的、对人类来说更得心应手的方式。”

《今日心理学》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乔治·哈里斯(George Harris)早在1977年就注意到人类对形式有序的盲目崇拜:办公室是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员工灵魂的寄居所……这个事实听上去简单,但大多数建筑师、设计师、公司规则的制定者显然并不明白。这些人对整齐划一的追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看到人性中混乱无序的一面就如同见了鬼一般,也不想想办公区已经整洁得像公墓一样恐怖。

人们热爱自己居住或者上班的空间,往往并非因为设计,而是自己对它的掌控。

第四章 即兴创作

在此之前,马丁已经总结了一套自己专属的演讲秘诀:查阅资料要详尽、撰写草稿要仔细、修改工作要耐心、背诵稿子要努力、演讲感情要充沛。

《泛蓝调调》的录制只花了不到9个小时,却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要知道,披头士乐队录制《佩伯军士孤寂的心俱乐部乐队》时一共花了700个小时。可见,速度快、成本低并不等于质量差。

即兴创作的另一个优势是灵活。前面说过,“即兴创作意味着音乐家失去了对音乐的掌控”,其实这话并不准确。因为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掌控,它只存在于人类的幻想之中。

一家公司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放手,必须给予员工即兴发挥的空间,美国最大的卖鞋网站Zappos便是榜样。

迈尔斯曾把爵士音乐的即兴创作过程描述为“给耳朵创造空间和自由”。请注意,并不是给演奏创作空间和自由,而是给耳朵——聆听其他乐手的弹奏,内心产生一番共鸣,然后通过手中的乐器给予回应。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我们都可以获得这样的空间和自由。不管我们是在做演讲,在餐厅做服务员,还是在公司做客服,很多时候都需要随机应变:周围的声音,顾客的语气,观众的反应,甚至天气,这些都是影响因素。有时候,演讲者才说完第一句话,便能从观众的肢体动作、笑声甚至呼吸中判断接下来该讲些什么了。

第五章 出奇制胜

隆美尔认为,在战场上,将领不仅应该从混乱中寻找机会,还应该主动制造混乱、制造机会。隆美尔行动敏捷,经常独立作战,趁敌人还未反应过来迅速找到突破口,他会利用每一个突破口给敌人制造更多混乱,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

隆美尔的战术虽然敏捷、迅速、出敌不意,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在迷惑敌人的同时可能也会迷惑自己人。于是,隆美尔经常陷入孤立作战的危险境地,此时他的手下四处分散、彼此失联,甚至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然而,隆美尔却很少吃败仗,因为他的手下只是些许迷惑,而他的敌人则是十分困惑。

“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过程往往充满混乱。”贝佐斯告诉《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的作者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

布拉德·斯通在给亚马逊和贝佐斯写传记的时候,想采访员工有关那段异常混乱的时期,结果他们什么也不记得了,睡眠严重不足导致记忆力直接“丧失”。

“特朗普在干扰竞选对手的OODA循环。”

“OODA循环”是一个军事术语,首次出现在一份长达196页的文件里,文件名为“冲突的模式”。OODA代表Observation、Orientation、Decision、Action,即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该术语的提出者是退役的美国空军上校约翰·伯伊德(John Boyd)。尽管伯伊德已经去世20多年,但他依然是无数军事家的崇拜对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武装冲突可以看作敌对双方互相较量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程序。双方都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环境和敌人。基于观察,获取重要外部信息,及时调整对策。最初,伯伊德运用OODA循环来阐述空战战术,但是之后他把OODA循环发展为一种战略,一种让敌人心理瘫痪的战略。

贝佐斯曾经告诉自己的管理层少花些时间在沟通上,因为贝佐斯认为一个部门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自己的职责,而不是随时了解另一部门的情况。

第六章 监管机制

为什么那些看上去合情合理的目标却总是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呢?这是因为从一开始这些目标就是错误的!
人们制定的目标过于简单,而世界过于复杂。任何可以计量的事物都无法全面反映所涉及的真实情况的复杂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在制定目标时频频出错?
第一,狭隘的目标制定者总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计长远。
第二,目标也具有时效性,你不能指望用昨天的目标去解决明天的问题。

雪崩这一自然灾害是很难预测的,它源于降雪、气温、坡形和其他因素间微弱而又复杂的相互作用。那些造成极其重大损失的雪崩发生频率并不高,所以很难预测。这可苦了那些滑雪爱好者,因为他们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他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雪崩迹象”检查清单,滑雪的人都知道。这份清单的内容包括:过去48小时内这一区域是否发生过雪崩,表层积雪是否有融化迹象,过去48小时是否下过雪或阵雨,等等。如果有几项的答案是肯定的,则说明滑雪者应该远离所涉及区域。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的一个数据库,其中包括751次雪崩的数据,他们发现绝大多数雪崩都符合检查清单上好几项描述,换句话说,这份清单拯救了很多滑雪爱好者的生命。

1952年,一位年轻的金融领域的教授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发表了学术论文《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提出了一个如何选择最佳投资组合的复杂方法,其目的是在收益一定时将风险最小化,或者在风险一定时将收益最大化。背后的理念非常简单:如果你同时购买雨伞公司和太阳镜公司的股票,那么不管气候怎样变化你都会安然无恙。理念虽然简单,但是运算方法却很高深——高深到让马科维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然后,在马科维茨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论文发表之后不久,马科维茨换了一份工作,同时开始计划养老。这可是检验他投资理论的好机会,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理论为退休生活选择一个最佳投资组合。然后,马科维茨直接用一半的钱买了股票,另一半的钱买了债券。通过这一故事,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理论都过于烧脑,烧脑到没人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理论的提出者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小小投资者,马科维茨并没有错;而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家,他却大错特错。原因很简单,他的理论是构建在无数数据之上的,而在实际投资中,上哪里去找这么多数据。

最新的研究表明当数据有限时,马科维茨的经验法则——把资金分成等额数份,分别投资股票、债券和房产等等——要比他的诺贝尔获奖理论有用得多。

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不是厚重的各个版本的《巴塞尔协议》,也不是单独一条简单的标准。相反,我们应该尽可能定下数条标准,但是对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标准却不能做任何规定。

“突击检查确实是个比较麻烦的办法,”霍尔丹自己也承认,“但是,小打小闹的行政管理揽不住这瓷器活儿。你需要的不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事无巨细,而是一支特警队,各个突击。”

一支流动性强、行动难以预测的特警队正是许多监管机构迫切需要的。

如果每位考生都夹带小抄进考场,那考试还有什么难度可言?一个随机的问题恐怕更能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

第七章 自动化

这种科技越先进、人类反而越无能的现象被称作自动化悖论。它在生活中很常见,不管你是在核电站或是游轮上工作,都有可能遇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今手机都可以存储电话号码,人们不需要背诵成串的数字,甚至不需要拨号,这样一来我们对数字的记忆能力便会退化。再比如,有了计算器,人们便不再心算,于是越发觉得心算困难。自动化系统越先进,人工操作就越生疏,而一旦面临问题,人们就会越发摸不着头脑。

自动化悖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自动化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自动纠错,哪怕操作者不够专业都可以正常工作很长时间,他的不足被自动化完美掩盖,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同行发现。
第二,即便是老手,由于系统不需要他们手工作业,原有的操作技能也会因为疏于练习而退化。
第三,自动化系统往往在异常情况下失效,或者以发生异常情况的方式失效,如果操作者的技巧不够熟练是无法应付这些突发情况的。就以上任意一个方面来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人们对系统就越依赖,面对异常情况时的反应就会越糟糕。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名单时代,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名单上:嫌犯名单、土豪名单、经常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莱安德罗附近出没的司机名单,甚至强奸幸存者名单。计算机将这些原本待在文件柜里的一摞摞的文件,转换成了可以即时搜索、即时生效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库还在不断扩大,进入这些名单的人不仅没有被事先告知,甚至根本不知道名单的存在。因此,一旦名单出错,受牵连者根本没有机会提出质疑,错误就一直存在。

卡明斯的研究表明,当专业人员在设计某个自动化程序时,最好让其能够时不时地刻意制造一些小麻烦,以转移一下人的注意力。

第八章 适应能力

在自然界中,多样性意味着健康,在其他领域,亦是如此。

2007年,在马歇尔和沃伦联合获得诺贝尔奖两年之后,纽约大学医学院一位微生物学家马丁·布莱泽(Martin Blaser)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

为什么21世纪的年轻人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在下降呢?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滥用。

第二个原因和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频繁使用洗涤剂、洗手液等消毒工具,使得我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远离细菌。

第三个原因是剖宫产比例的上升。

新生儿可以从母亲身上获得多种微生物,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在母亲子宫里完成,而是新生儿经过母亲产道时获得的

如今有些荒诞的说法越来越流行。一些庸医和食品厂为了赚钱,称饮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可以使人体内的微生物菌群更健康——没这回事。健康的微生物丛形态多样,且变化多端。不同的人可能拥有完全不同形态的微生物丛,但同样是健康的;另一方面,同一个人的微生物群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微生物学的发现印证了我们所讨论的道理:如果你试图通过压制、简化等方式控制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头来可能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被简化的部分,实际上对整个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混杂能够使自然存在的系统(比如森林,或者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具多样性

多元化的经济体一般也比较富裕。

一个国家在通向多元化的道路上面临两大障碍。
第一大障碍和人类天性有关。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打交道,这一天性很难磨灭。在美国,居民区之间存在的分化倾向,就像油和醋一样难以融合。
第二大障碍来自官僚主义,它比第一个障碍好对付。从政府出台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以看出,官僚主义明显更偏爱整齐的城市,最好每个区域之间互不干扰。

过度的城市规划还会造成社会分裂。

如果政府机关不允许在高档住宅区附近修建经济适用房,将会进一步加剧已经存在的种族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规则的制定者过于崇尚整齐,他们希望自己规划的城市无论是在地图上还是在电视屏幕上看上去都整齐如棋盘。但是,这种近乎偏执的审美对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灾难。在魅力四射的城市,新老建筑必定相得益彰,居民区、办公区和商铺相互交织,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大家都和谐地居住在一起。正是这种表面的混杂让一个城市充满创意,更重要的是,经受住岁月的洗礼。

斯塔佩尔的数据造假涉及55篇论文。东窗事发后,他告诉《纽约时报》,他之所以造假,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整齐的欲望,二是为了取悦学术期刊的编辑。

《纽约时报》说,“斯塔佩尔被乱七八糟的实验数据弄得心烦意乱,因为这些数据没有明确的指向。”他一生对整齐之美的执着,导致他“美化”实验数据,而拥有同样审美的编辑自动上钩。“斯塔佩尔是在追求美,而不是真相。”

我们总是轻易忽视移民对自己国家的贡献,而放大内心对种族多样性的恐惧。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心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移民,他们能够带来新的思想和观点,他们能为当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九章 生活

然而,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本杰明也渴望整齐,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我们认识不到混乱其实是美好事物的副产品,还有些时候混乱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将世界分类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包容性越强的分类就越混乱。

有时候,归类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但是别忽略了时间成本,也就是说,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否超过整理所用的时间。

天有不测风云。今天你感冒了,明天水管工要来修水管,后天有朋友突然要来你所在的城市。一个太过具体的日程表是容不下这些突发情况的。所以,计划要宽松一点,留些余地给突如其来的麻烦,也留些余地给突如其来的机会。

如果我们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是在剥夺他们锻炼自己社会技能的机会、学习如何做出理智决定的机会、感受痛苦和失去的机会,以及感受和创造混乱的机会,我们剥夺了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权利。可笑的是,我们觉得这就是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