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 读书笔记

发表于

在心里咨询中,有三个看待问题的角度,“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以后怎么做?

阿德勒说“发怒是使人和人之间变得疏远的感情”。

教育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自立”。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我们在交友的时候,会学着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不要试图改变或者操控眼前的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respect)一词的语源拉丁语的“respicio”,含有“看”的意思。首先要看真实的那个人。你还什么也没有看,也不想看。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努力去发现那个人本身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帮助其成长发展,这才是尊重。在企图操控和矫正他人的态度中根本没有丝毫尊重。

不要执着于自我,而要对他人给予关心。按照这种指南去做,自然就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无论在你看来是多么低俗的游戏,都首先试着去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也去尝试一下,偶尔再和他们一起玩玩。不是“陪你玩”,而是自己也投入其中愉快地享受。这时孩子们才会真正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被认可、被“尊重”、被平等对待,而不是仅仅被当作一个孩子。

关于共同体感觉,阿德勒喜欢这样讲,我们需要“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大人们应该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如果不知道,就要教给他。并且,在教的时候不需要责备性的语言。请不要忘记这个原则。因为那个人并不是在故意做坏事,只是不知道而已。其他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某人“不知道”这一点开始思考。对由于“不知道”造成的错误加以苛责你不觉得很不合理吗?

不去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正视眼前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有条件的信任与无条件的信赖
工作和交友就是“是信任还是信赖”的区别。工作关系是“信任”关系,而交友关系则是“信赖”关系。
工作关系是伴随着某些利害或者外在要素的附带条件的关系。例如,因为碰巧在同一个公司,所以要互相协作。虽然人格方面相互并不喜欢,但因为是客户所以要保持关系,而且也相互提供帮助。但是,离开了工作之后根本不想继续保持关系。这就是由工作利害结成的“信任”关系。不管个人是否愿意,都必须保持关系。
另一方面,交友根本不存在“必须和这个人交友的理由”。既不存在利害,也不是受外界要素制约的关系。它是一种由“喜欢这个人”之类的内在动机结成的关系。如果借用你刚才说的话来讲,那就是相信“那个人本身”,而不是他所具备的“条件”。交友显然是“信赖”关系。

什么是爱?
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这就是爱。
我们自出生以来一直都是用“我”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我”的耳朵聆听声音,在人生中追求“我”的幸福,所有人都是如此。但是,当懂得真正的爱的时候,“我”这一人生主语就变成了“我们”。既不是利己心又不是利他心,而是在全新的准则下生活。
为了获得幸福生活,就应该让“自我”消失。

很多大人也试图以自己的脆弱或不幸、伤痛、不得志以及精神创伤为“武器”来控制他人,想要让他人担心、束缚他人言行、支配他人。阿德勒把这种大人称为“被惯坏的孩子”,并严厉批判这种生活方式(世界观)。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

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

结婚不是选择“对象”,而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努力。唯有如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