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巴西城市地区的生活相当不易。恶性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迅速贬值。年利率在80%—2 000%之间摆荡。仅一年之内,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从一雷亚尔涨到2 000雷亚尔。可怜的巴西人为求生存,有太多不得已之事。许多贫困的城区儿童靠沿街叫卖为生,不能去上学。这些小孩子什么都卖,包括糖果、红橘还有炒麦花。这些孩子有多少知识?由于没机会上学,他们要是还能对巴西文学、世界地理和代数都信手拈来倒是奇怪了。但这些孩子在销售方面肯定相当有发言权。他们在进货、定价、保利和找零上经验丰富,上述活动都需要具备算术能力。而且,由于通货膨胀,要处理的交易数额也相当巨大。或许这些街头小卖家已经掌握了计算的基本知识?尽管缺乏学校教育,他们在算术方面说不定比上过学的孩子还要更胜一筹?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聪明的教育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群10—12岁的街头小贩以及其他年龄相仿的就学儿童,他们所上的学校是这些街头小贩们如果有条件也都会去上的。他们对所有孩子都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算术和数字的测试。
他们的第一个发现对于那些试图教过小孩子数学的人来说都不会感到意外:两组孩子在基本技能,如大数值读数上,表现得都不怎么好。他们并没有真的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究竟代表什么。他们所能做的是将数字进行比较。两组孩子都能说出一对数值中哪个更大一些。两组的差异体现在加减法的能力上。街头小贩组,完胜;就学儿童组,完败。甚至,街头小贩对比例的概念也比就学儿童好得太多。当谈及他们赖以维生的技能,事实证明,生活经验比正规教育有用得多(至少,就这些巴西穷苦孩子接受的正规教育而言)。
摘录于《知识的错觉》作者:[美] 史蒂文·斯洛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