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纪五十五元和七年(812)十月至元和十一年(816),共4年3个月
- 人性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感觉已经得手之后,想降低出价
- 不舍得给官爵和钱财,导致兵祸连连、百姓受苦,那是最大的不仁。
- 率性、尽性就是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修成了,你就能让自己,让他人,让万事万物的天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
- 很多事难不难或行不行,就是换不换人的事。但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确实不易。
卷第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元和十二年(817)至元和十四年(819)一月,共2年1个月
- 李愬代表了那种近乎完美的领导者人格——有仁义的心肠和高超的手腕。
- 绝不“随机应变”!成功者都是志有定向,一以贯之
- 人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待问题要有正确的“问题哲学” ,就是要接受问题,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 最愚蠢的态度就是看到问题就想解决,就要出招,却不知道有时解决问题的举措本身又是一个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更大的问题。
- 对于皇帝,宦官比军将要可怕得多:军将就算割据,朝廷还能采取绥靖偏安之策;宦官就在皇帝卧榻之侧,可以直接危及皇帝生命。
- 我们在决策时,一定要注意遏制自己的损失厌恶心理,应悦纳合理的损失,高高兴兴地买单!
-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容易膨胀和腐化。宪宗李纯刚刚取得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膨胀腐化了。膨胀腐化之后,就是堕落。
- 比自己“该拿的”少拿一点儿,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纪五十七元和十四年(819)二月至长庆元年(821)六月,共2年5个月
- 世间再也没有比“诈骗”更容易的事;弥天大谎只要符合对方的期望,对方就会坚信不疑。
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纪五十八长庆元年(821)七月至长庆二年(822),共1年6个月
- 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地维持安全形势的办法,因为安全形势是需要不断采取措施来营造的。
- 在一个组织当中,有人为了防止他人立功,千方百计阻挠他人行事,不顾组织事业的成败。对上对下,对内对外,两头封锁信息,隔绝沟通,甚至“假传圣旨” ,自己从中弄权。这样的人是组织中最大的毒瘤。
- 在战斗之前,要知道自己能不能胜
- 不能强迫人做任何事
-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矣。 ”就算掌握绝对权力,也不能强迫人做任何事。
卷第二百四十三 唐纪五十九长庆三年(823)至太和二年(828),共6年
- 在崔发一事上,要讲情,不要讲理,因为讲理有输赢,而讲情是双赢。讲理,你的理赢了,皇帝就输了;皇帝不能输,因此就不认你的理。讲情,放崔发一马便可以了!
- 新君即位,百姓就是开“皇帝盲盒”赌国运
卷第二百四十四 唐纪六十太和三年(829)至太和七年(833),共5年
- 三年之间,怎么就能让户口大量增加呢?因为这里有一个好官,有一方安宁,可以让百姓安心耕织。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就蜂拥而来,繁荣马上实现。
- 一方治乱,就是那一个人的事
- 君主一家仁爱,整个国家就盛行仁爱;君主一家礼让,整个国家就提倡礼让;君主一人贪婪暴戾,整个国家会发生动乱。一句话可以毁了一件大事,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
- 评论历史人物,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要将自己代入进去:如果自己处在他那个位置,自己会怎么做?司马光也是宰相出身,他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在唐朝给文宗李昂做宰相,他能做得怎么样。
- 人之感受无非愉悦、平静和痛苦,郑注这种人,就是掌握了人的“愉悦密码” 。他的“密码本”我们没有,因为圣贤书没教过。他能在几分钟之内,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或者,至少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懂自己,这样爱自己。但实际上,他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卷第二百四十五 唐纪六十一太和八年(834)至开成二年(837),共4年
- 孔子说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 “不迁怒”是该对什么人、什么事生气,就对什么人、什么事生气,不把怒气撒到其他人、其他事上; “不贰过”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 仗势欺人是普遍的毛病
- 与人相交,忘势很重要。对方的权势很大,我不巴结对方;我的权势比对方大,我也不仗势傲慢或欺人。这就是君子了。
- 为臣者,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无我” ,心中只有国家或君王。
卷第二百四十六 唐纪六十二开成三年(838)至会昌二年(842),共5年
- 领导者要指出部属的过错
- 自己是君子,周围的人也会多向君子转化;自己是小人,小人自然就围拢过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跟别人没关系。
- 有过错不指出来,这是一种领导者的性格弱点。他有错,你不给他指出来,他就越来越放松,然后放纵,最后要么是你不得不处置他,要么是他给你闯出大祸。
- 经常敲打,使部属保持紧张,才是对部属真正的爱护。只顾着维护部属的面子,最后就会害人害己。
卷第二百四十七 唐纪六十三会昌三年(843)至会昌四年(844)七月,共1年7个月
- 做大事的人,只有志向,少有爱好
- 结果导向是最糟糕的管理方式
- 将士必须听指挥,不能说你勇敢,你就可以自行其是。
- 很多领导喜欢说“我只要结果” ,如果只要结果,谁都能当领导。
- 曹操说: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所谓能打胜仗的将领,往往都是舍得给大家分钱的将领。
- 你只能选择相信谁,而无法分辨每一句话语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