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4 --- 君明靠本事,君昏靠朋友

发表于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开元六年(718)至开元十三年(725),共8年

 

 

  • 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让问题自生自灭,才是清静无为之道。
  • 李隆基给潞州免除赋税五年,是因为他在做亲王时曾担任潞州别驾。把免税当成特权和奖励,那么,纳税就不是光荣,不纳税才是荣耀——这是非常不好的文化。

 

卷第二百一十三 唐纪二十九开元十四年(726)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共8年

 

 

  • 保守秘密,就是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带进棺材也不能说。不能保守秘密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他总在想“可以跟谁说”。 任何人都不能说,忍住!
  • 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得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争取。还要加上一句:始终坚信,自己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因为运气,不是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 历史的教训,就是时时刻刻要心怀谦退。用俗话说,就是尾巴要夹紧!要是尾巴翘起来,被剪掉的往往不是尾巴,而是脑袋!

 

卷第二百一十四 唐纪三十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共8年

 

 

  • 人富有了,就不能用物质赏赐激励他做事;因为他有钱,你无法用奖赏去吸引他。贫穷呢,就不能用威刑阻止他犯法;因为他都活不下去了,刑罚对他来说就不算什么了。所以,有钱了往往就不听话,太穷了就会铤而走险。
  • 不要轻易以升职为奖赏。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总是被提拔到他不胜任的位置为止。在一个职位上干得好,就升职;再干得好,再升;一直到那个他不能胜任的位置,就不动了。于是,每个位置上最终都坐上一个不称职的人。
  • 给多少钱财奖赏,都是一次性的;而职位涉及他是否称职,也是用人标准的信号,必须慎之又慎。
  • 中国的礼,不是讲礼貌,也不是讲爱,是讲等级、讲规矩;而规矩就是等级。爱,也要按亲疏、远近而有等差;爱谁多一点,爱谁少一点,都有明确规矩。
  • 恃宠而骄,是人臣大忌。越是受恩宠,越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将皇帝的爱,变成可以放松自己的特权。

 

卷第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天宝元年(742)至天宝六年(747)十一月,共5年11个月

 

 

  • 任何事情,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有理”;而应考虑怎么说才对自己“有利”,宁愿被冤枉,以避免更大的冤枉。自以为有理,往往就会说出火上浇油的话。因为“理直气壮”,就往往气冲斗牛—
  • 总结历史人物的命运,十个字:君明靠本事,君昏靠朋友。

 

卷第二百一十六 唐纪三十二天宝六年(747)十二月至天宝十二年(753),共6年1个月

 

 

  • 安史之乱,实为李林甫之乱。安、史只是结果,李林甫才是原因。以一己之私,置天下于不顾,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 皇帝视金帛如粪土,虢国夫人更是视之若粪土。你视之如粪土的时候,不管你赏赐给人多少,他也当你给的是粪土,不会感激
  • 人为什么奢侈是没有尽头的?就是因为再多的钱,也赶不上花钱的想象力和欲望的无边无际。而钱越多,就越想突破花钱的极限,于是就崩溃得越快。
  • 身为最高领导,面对天下之大,事务之繁剧,当然要授权;但是,无论你授出多大权力,责任都是你自己的——如果把责任也交出去,那就不是授权,而是退位了。
  • 李隆基就要败在自己手上了,因为他身为皇帝却有个最大的毛病——懒惰。
  • 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独立价值安身立命,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少饭,不去那“靠山”上找食。找靠山,是小人之心,终究也落个小人的命。

 

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纪三十三天宝十三年(754)至至德元年(756)四月,共2年4个月

 

 

  • 发动战争的人,一开始很顺利,不是因为强大,而是因为自己有准备,对方没准备。
  • 智商与人数多少是成反比的,群体永远会选择错误的方向

 

卷第二百一十八 唐纪三十四至德元年(756)五月至九月,不满1年

 

 

  • 很多事情,都是只需等待,即可成功。不能等待,就会失败。
  •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如何防止问题复发,而不是把这次解决了就拉倒。否则,要历史经验来做什么呢?

 

卷第二百一十九 唐纪三十五至德元年(756)十月至至德二年(757)八月,不满1年

 

 

  • 历史的循环,都是“邪压正” ,一直压,一直压,压到要爆发了,正终于翻了身,大快人心,铲除邪恶,好人似乎出了一口气;但这口气出不了太长时间,很快会再进入新的“邪压正”常态
  • 情绪啊!情绪!人终究是情绪的奴隶;一切决策,终究都是情绪。李隆基当初逼哥舒翰出关作战,是情绪;李亨现在不听李泌的战略,也是情绪。

 

卷第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至德二年(757)九月至乾元元年(758)十二月,共1年4个月

 

 

  • 好人不要跟坏人斗,因为不是对手。
  • 用想要的结果,去反推决策
  • 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应该是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而是:这样处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然后根据你所希望的后果,往前推导处理决策。这就是博弈论“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思维方式。
  • 这个“烦扰”是什么呢?皇宫大门洞开,叛军进去抢东西,市民也进去偷,很多珍宝就散落民间了。让他们交出来,当然是应该的。但是,派人去搜查的时候,有些士兵会指着人家的私财,说是宫中的,要强行拿走——实际上是自己私吞。所以,皇帝想了想,算了,不要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认为应该办的,但因为管理上解决不了,去办就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也就不办了。
  • 儒家思想不是博爱,而是爱有等差。等差在哪里呢?就是由近及远。
  • 对所有人都好,无非是想让所有人都说自己好——最终却牺牲了自己的家人,这样的善心,是对家人的背叛,也是另一种自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