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1 --- 不要膨胀

发表于

卷第一百八十七 唐纪三武德二年(619)正月至十月,不满1年

  • 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没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受他人影响;只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受什么人影响。
  • 骗子的特点,就是话多。因为他脑子里并没有真东西,只想糊弄人,又不知道哪句话能起作用,只觉得嘴不能停。
  • “不公平幻觉” 。这是一种社会学现象,每个人都有不公平幻觉,因为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拿得少的当然觉得不公平;拿得多的,则会觉得跟别人差距还不够大,觉得老板搞大锅饭!

 

卷第一百八十八 唐纪四武德二年(619)十一月至武德四年(621)二月,共1年3个月

  • 如果要抽奖,头奖应该低于正常的普通员工年终奖——这样,才不会出现干得好不如赶上老板心情好、运气好的情况。
  • 李渊的承诺,就是战争的潜规则:皇帝要地盘,将士们抢钱抢人
  • 兵法,表面上看,是战略战术,底层逻辑还是看怎么分钱分利。

 

卷第一百八十九 唐纪五武德四年(621)三月至十二月,不满1年

  • 将领们说凌敬一介书生不懂军事,那是因为他们不读书,不知道所有的军事情况书上全都有。凡是世界上的事情,书上都有;世上没有的事情,书上也有
  • 如果国家政治清明,你不在高位,那是你的耻辱——因为你没做贡献。反过来,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你还在高位,那是你的耻辱——因为你同流合污。
  • 什么是大义?义者,宜也,该怎样就怎样,你必须做出选择。不做选择,就是对双方以及自己都不义,三头不是人,怎么活得成?

 

卷第一百九十 唐纪六武德五年(622)至武德七年(624)五月,共2年5个月

  • 史上,世上,愿意为万一的机会、掷下自己生命为赌注的人,数不胜数。
  • 作为一家之长,则要做到:不管有人说什么是非,都不相信、不理会,全都按《论语》的“四非原则”处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绝对不能去给他们“主持公道” ,因为你判断不了,也没有精力去调查;而且越调查,越“主持公道” ,则是非越多。不听、不看、不说、不动,让矛盾自生自灭。至于大事,按自己的既定方针,一以贯之。
  • 这就是一个管理现象:在一个组织中,无论你提出什么新的建议,都有一些人像快闪族一样跳出来,提出一大堆反对意见;其中最多的反对理由,就是各种执行的困难。
  • 他们为什么要反对呢?这是人性,见不得别人干成一件事;又或者,这事情需要他们去办,如果通过了,就给他们添了麻烦。
  • 反对,是正常人性;而赞同他人的意见,需要很高的见识和很大的胸怀,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 如果谁提出疑虑,必须配套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对得益和损失进行评估,不能只管抛出问题。所有方案都会有一定问题;我们提出的方案,本身已经包含了我们对方案的怀疑,只是我们认为可以这么去做。这才是现实。

 

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纪七武德七年(624)六月至武德九年(626)八月,共2年2个月

  • 很多荒谬绝伦的事,老板都会一本正经地讨论,只是因为焦虑。总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焦虑才能缓解。
  • 一家人怎么才能和睦呢?就一个字——让!只要有一个人能让,就没问题;都不让,家人就比仇人还恶!

 

卷第一百九十二 唐纪八武德九年(626)九月至贞观二年(628)七月,共1年10个月

  • 处理任何问题,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初心,二是真因和对策,三是对策的代价和后果。
  • 首先,轻诺必然寡信,不要轻易许诺。其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已经承诺的东西,含泪也要交付。
  • 司马光的话很深刻:一般人没什么特别的好坏,都是跟着上面的人走。所以,在上位的人不要太在意下面的人怎么样,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样。你怎么样,大家就会变成怎么样。 
  • 一个公司也一样。日子不能太安逸,钱太多你就把它都花掉,不要关心资产积蓄;要前进奋斗,所有人不能松懈。人一闲着,就出毛病、生是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都会有。
  • 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的事,而是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
  • 信任和透明的关系,不是信任就可以不透明,而是透明才有信任。身为大臣,不要有隐私,越透明越好,透明才能带来安全。有的大臣为了避嫌,不交结宾客。没朋友,就没私心,没私事,没私利。
  • 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不在于克制,而在于转移:转移你的注意力,转移你的舒适区,转移你的兴趣爱好。
  • 当发现别人意见对的时候,能果断放弃自己的意见。听从别人的意见,这也叫“善与人同” 。
  • 打败敌人,不是我们自己能完成的,一定是和敌人“合作” ,他负责“败” ,我们负责“打” 。他已经完成了“败”的任务,我们却不打;等他转败为不败,我们打也没用了。
  • 不是非要你管不可的事情,能不发表意见,就不发表意见,让臣下自己去做;不必事事都要让自己满意。

 

卷第一百九十三 唐纪九贞观二年(628)九月至贞观五年(631),共3年4个月

  • 我们今天来看儒家思想,用于自我修养是有现实意义的;用于治国,就跟不上现代社会了。
  • 庸人之常情,是老看别人的缺点。为什么呢?潜意识里对任何人都有竞争心理,抓到他的缺点,他就不如我了,我就高尚了。
  • 人们老想治别人,不知道关键在于治自己。而且你治不了别人,把自己治好了,别人自然就服了。
  • 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足以成为天下的表率。修身则道立,立的就是你自己率先垂范的行为,达道达德,浑然全备,足以为大家的表率,这就是领导力。
  • 修身靠什么呢?不是全靠自己,靠良师益友,必须亲师择友,然后修身之道进
  • 你的修养提高了,首先是影响自己的家庭,还有同姓的宗族。对自己的亲族施与恩泽都要加厚,不能跟外人一样。
  •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恩,就有怨;恩有多大,怨就有多深。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生怨,所以君子一定要注意。
  • 李世民是天纵英才,但越是英主,越要克制自己的聪明,做到“愚不可及” :不是谁也赶不上我的聪明,而是谁也赶不上我的愚蠢,你们都要努力帮我!
  • 谁做都会有错,首先要接受有错误;然后,与其自己弄错,不如让别人犯错。不要跟下属比谁英明。下属的本事,都是你的本事;下属的坏事,则是他自己的,因为你可以换掉他。
  • 激浊扬清,是抨击、清除坏的,表彰、发扬好的,这才是真正宰相的职责,不在于自己有什么才华,或者去做多少具体事。
  • 所以,其他宰相级官员做具体事,而王珪呢, “断断兮无他技” ,没啥具体才能,只是擅长“激浊扬清”——他就超越了他们,在他们所有人之上;众人都表示“服气” ,恐怕也有不得不“客气”的成分。

 

卷第一百九十四 唐纪十贞观六年(632)至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共5年4个月

  • 人都喜欢给别人建议——这里面有好心,有热心,也有私心,这种私心,就是一种操控欲、表现欲,是自己需要警醒的。别人拒绝你,也是拒绝被操控。别人的游戏,他玩得挺开心的——你非要教他玩,还要手把手地教,差不多成了你来玩了——他当然就要反抗,你就自取其辱了。
  • 领导不知道下属有多怕他,下属的心情往往是: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见面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所以,跟下属谈话,一定要和颜悦色地鼓励。
  • 一个原则,每次开口对下属说话,一定从表扬、鼓励开始。
  • 总之皇帝的心思你没法猜,也不要去猜;作为臣属,只要执守职责和道义,以道事君,一以贯之。
  • 在《十思疏》中我们要真正认识的一条最大教训,就是“不要膨胀” ,要时时刻刻挹损、克制。我们每个人都会膨胀,无一例外。因为感觉好了就要膨胀,而膨胀起来感觉更好——但是,膨胀到了极点就会爆炸,就会毁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