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凡事不可势在必得

发表于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公元533年—534年,共2年)

  • 人要警惕自己的报复心
  • 每个人都可以对你好,也可以对你坏,一是形势决定,二是你自己的修养和行为决定,主要责任在你,不在他。
  • 《孙子兵法》说: “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国君不可以因为愤怒而兴师,将领不可因为愤怒而作战。有利益才行动,没有利益就停止。愤怒可以恢复到喜悦,气愤可以恢复到高兴,但亡国不可复存,人死不能复生。明君要慎重,良将要警惕,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啊!
  • 凡事不可势在必得,最后得到的人,都不是当初势在必得的人。一开始就势在必得的人,往往死得最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随时要准备妥协。强行以人力成事,不懂得妥协,就是自杀,这都是千百年历史反反复复的教训。
  • 再说说信任的道理,谁都不可信,是因为你自己不可信。所谓知行合一,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值得他人信赖的人,你就永远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信任,也就进入谁都不可信的恶劣生态了。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公元535年—537年,共3年)

  • 不要去参与别人亲人之间的矛盾
  • 情绪影响决策,决定命运。
  • 什么事都有连锁反应,决策时要多往后想几步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公元538年—544年,共7年)

  • 为人臣者,要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做一件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老板的利益,老板是否希望我这样做,老板希望我怎么做,这才是忠臣。
  • 做事不要搞特殊化,要随大流
  • 我们学习所谓“成功人士” ,什么都可以学,但是学不到他的运气。所有的成功都有运气的参与。他成功了,因为他有运气。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公元545年—546年,共2年)

  • 人们总是在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谋求最大的要价,但是你要价越高,以后风险就越大。
  • 老板的错误是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
  • 对下属有知遇之恩能让其更忠心

 

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公元547年,共1年)

  • 永远不要认为你一定能驾驭谁
  • 侯景就是那种俗话说的“养不家的人” ,无论你对他多好,他都不会跟你做一家人;无论这个家多好,他都在找下一家。这样的人不能收,萧衍却接收了他,就要闯下大祸了。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公元548年,共1年)

  • 出了问题,买单止损就是智慧;想翻本就会输得精光。
  • 不要跟耳根子软的人合作
  • 萧衍心软,耳根子更软,谁在他跟前,他就爱谁,敌人在他跟前说点好话,他也能爱敌人。至于不在眼前的人,就眼不见为不存在,他考虑不到。这样的人,除非你跟他睡在一起,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主意是什么。遇到这样的人,要马上放弃他,远离他,不要跟他有合作。
  • 这样的人很多,比如我们会听人讲: “我们这么大的公司,能差你这点钱吗? ”听到这话你赶紧转身就走,他一分钱也掏不出来。
  • 作为领导者,要允许下属犯错误,要让下属不必为工作上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鼓励大家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这是一种领导力智慧。
  •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有类似说法:与其在复杂的巧计上胜过敌人,不如在简单直接的行动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
  • 死要面子的人会为自己的面子而死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共1年)

  • 英雄的出现有助于凝聚和团结,因为英雄会去团结所有人,团结全国人民。不团结的话,不管多少人,都是一盘散沙,会如同迷途的羔羊,任人宰割。
  • 至于侯景,他是无耻流氓,什么性格弱点也没有,也没有任何底线,人至贱,则无敌。
  • 小孩掌大权,特别敏感在意的就是能否得到尊重
  • 读史要代入自己模拟做决断
  • 所谓正义,就是你的良知告诉自己也会那样去做,不可只用于要求别人。
  • 领导者一定要尊重左右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公元550年,共1年)

  • 没有什么能让人一劳永逸
  • 未来无法预测,什么样的坏事都可能发生,所以,一刻也不能松懈,一刻也不能停止努力!还是那两句话: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一切都难得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
  • 随意加重对坏事的处罚是在破坏法治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公元551年—552年,共2年)

  • 这就是兵法的原理,谁也打不败谁,都是自己败的。所谓胜利,只是“不失敌之所败” ,当敌人自己失败的时候,你不要错过摘取胜利果实的时机而已。
  • 作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给下属安全感,跟随你有安全感,他才能一切为你着想。
  • 还有一个道理,为什么说谁也打不败谁,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真正的对手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从哪里冒出来。侯景此时哪里能知道,最后打败他的是陈霸先!所以,一切都在于修炼自己,不在于敌人。
  • 在需要熟悉的情况当中,最重要的是要熟悉每个人的工作表现,因为这样才能准确地赏罚,准确地赏罚,才能有正确的激励,组织才有战斗力。
  • 曾国藩刚开始负责讨伐太平天国时,从没打过仗,就读《孙子兵法》 ,看见书上说将道,要“智信仁勇严” ,他觉得自己不合格。后来打仗时间长了,自己总结出两个字:廉、明。他说,廉是廉洁。士兵们对哪个将领会用兵,并没有什么判断力。但是,在银钱上的事,都十分敏感在意,你如果自己钱财上干净,他就服你。明,是看得明,就是对每个人都看得明,攻城的时候,谁冲在最前面,第一个冲上去的,谁在旁边协助他的,谁看见危险往后躲的,都看得明,这样赏罚就明,部队就有战斗力。有了廉明,智信仁勇严自然就有了。
  • 军事也好,人生也好,重要的是不败,而不是战胜,这不是赌徒能理解的。
  • 世上的灾难,不论是加之于他人的,还是招到自己头上的,大多是一个“贪”字作怪。读者要仔细体会。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公元553年—554年,共2年)

  • 所有的失败,都是自己败的,自己内部败的。你自己不败,别人不能把你怎么样
  • 萧绎举了一大堆兄弟友爱的典故,但他自己内心,并无一丝一毫兄弟之情,这是普遍的现象,道理讲得义正词严,声情并茂,但是,都是说给别人听,用来要求别人的,自己毫不挂心,也不知道惭愧。
  • 我很喜欢观察人花钱,我在很多人花钱的那一刻,见到过“心如刀绞”的气场。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美人关不算啥,金钱关才是最难的,不信你看他能不能给那美人钱!一说钱,就连美人也不要了。
  • 轻财好义,视钱财如粪土,这是英雄的基本素质。这一关过不了的人,最好不要出来混。
  • 自弃之人,往往是死于舒适,因为他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死在舒适区,他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没有行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萧绎是死于忧患安乐二合一。
  • 领导力的核心是凝聚力。作为领导者,你时时刻刻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凝聚大家。这一点,萧绎不知道。
  • 皇帝是世俗领袖,只能讲俗世,不可讲玄谈。更何况人人都在摩拳擦掌,只有萧绎在讲经,这无异于等死。
  • 决策是领导者自己的责任,总是把决策责任交出去,就一定会得到最坏决策。而萧绎每次决策,都要反复向不同的人咨询,然后选择最坏的。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公元555年—556年,共2年)

  • 国家和人民的不幸,就是因为有萧绎这样心中只有权力和富贵,没有责任担当的混蛋皇帝
  • 有“求仁得仁” ,没有“求利得利” ,为什么呢?因为求仁得仁是有保障的,可能生,也可能死,但是“仁” ,我只要自己愿意做,就一定能做到,能得仁,能成仁。求利呢?也是可能生,可能死,但是“利” ,不一定能得到。仁义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利害生死,是上天安排的,自己控制不了。搞清楚这个哲学,就大仁大义大智慧了。
  • 人性的弱点,总觉得自己对别人有恩,别人欠自己人情,自己对别人的一丁点所谓帮助,都能记一辈子,而对别人的伤害呢,却全不察觉
  • 人不要认为自己对别人有恩,即使过去有恩,也要随时清零,以后的关系还得重新相处。人家愿意感恩就感恩,人家要是不认账,那也理所当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