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
对于投资这个话题,我倒是对年轻的读者有两点额外的提示:
(1)对于“青春资本”多于“现金资本”的年轻人而言,不必将精力过多耗费在股市上。
(2)巴菲特理念的“局限”。
推荐序一 敢于伟大
是什么成就了巴菲特奇迹?我认为大致有以下这些因素。
超级聪明
具有完整的理念体系
灵活变通
理性
逆向思维、特立独行
反周期
长期的专注且不理会波动
勇于在最好的点子上下大注
稳如磐石
最后,他不担心会被炒鱿鱼
推荐序二 价值投资思想薪火相传
一路走来,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从未改变,他目前仍然继续使用着本书中所展示的原则:
·视买股票如同买整个企业的一部分;
·构建一个专注的、不经常频繁交易的投资组合;
·仅仅投资于那些你明白的企业;
·在买入价格和公司长期价值之间,寻求一个安全边际。
推荐序三 巴菲特的思想与哲学
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公司CEO或部门的头头,他是一个好听众,喜欢听他们汇报公司事务,无论白天黑夜。他借用一个棒球界的比喻:“在伯克希尔,我们不会教一个优秀的投掷手如何挥动球棒。”
在这本书中,一条被反复提及的投资原则就是,买入那些暂时遇到麻烦的优质公司,那些优秀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在股市遇到危机时提供了诱人的价格。
推荐序四 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要试图通过这本书使自己像巴菲特,要通过它去学习巴菲特。
通过这本书去懂得巴菲特,将他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投资体系里,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创造自己的成功。
不要试图成为他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永远不要停止前进。
推荐序五 投资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这项严密的系统工程也可简称为投资的“十七字方针”。组成这项系统工程的五个环节是: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长期持有、适当分散。
好行业。好行业首先是自己能理解的行业
行业特点决定了投资回报。所以钱怕投错行。行业选择列在第一位。
好企业。好企业首先是指有长期竞争力,即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在定量上,他还提出了好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应该在财务杆杠不太大和没有重大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这一条在读年报选股中特别方便而有效。
好价格。好企业加上好价格才能成为好股票。
长期持有。在长期持有这个问题上,巴菲特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以及“我们喜欢持有的时间是永远”。
“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劣质企业的敌人”。千万不要以为什么行业、什么企业、什么价格都值得长期持有。
适当分散。
推荐序六 重读经典
这就是“秘密流传了50年”的投资原则: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正确对待市场波动和安全边际。
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干扰器,它把投资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转瞬即逝、起伏不定的投资预期上。
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基础则是,在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5年之内不重新开放的情况下,其背后就是“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投资回报只源于公司经营收益的长期积累。
“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是“做生意”,就要选择“好生意”。好生意通常很少,一年做不了几次。既然想做好生意,就要选择好公司。选择了好公司,就必须等待好价格,于是我们就可能成为精明的“商人”。既然是精明的“商人”,就必须知道公司做的是什么生意,这种生意是否看得懂,能否理解。此外,还必须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高负债,现金流是否充沛,毛利率是多少,净利润率是多少,净资产收益率是多少,等等。同时,还必须了解公司产品的前景、市场状况、其竞争对手如何。最后,还必须知道这家公司的管理团队是否诚信经营。只要其公司健康发展,就买进并拥有这家公司,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
一个理性投资者不应当被市场先生左右,而是应当充分利用其愚蠢为自己服务。在他提供极其便宜的股价时,若是买进,那可能是十分合算的,于是我们就拥有了安全边际来保护自己。
推荐序八 远离喧嚣
多年以来,我逐渐认识到无论一个人对巴菲特投资理论理解得有多全面,如果做不到远离股市,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无法从投资过程中获利。
推荐序九 值得反复翻阅的投资经典
股票投资与企业是否上市没有太大的关系,上市只是方便了股权的交易而已。
对于投资方法的选择,我的理解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而买企业就是买一项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或者说是买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第1章 五西格玛事件: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生活在美国,一些幸运的基因,复利,这些综合在一起造就了我的财富。”巴菲特说
巴菲特合伙公司
买入被暂时低估的优秀企业
回到办公室,巴菲特立即投资1300万美元在美国运通的股票上,这笔资金相当于整个合伙企业25%的总资产,比例相当巨大。
使用那些我自己完全不理解的、未经实践的方法可能会导致本金的永久性损失。
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学到了宝贵的一课——企业拐点,当企业的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它们很少能转型成功。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坚持一个证券被认定为投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定程度上的本金安全和满意的回报率。
内在价值是“取决于事实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资产、利润和分红、未来的明确前景。
他经常提到两项投资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
菲利普·费雪
即便是非高科技企业也需要致力于研发,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卓越的产品和更有效率的服务。
如果一家公司的成长是由大量新增投资所致,那么股本的增大将摊薄现有股东的利益,使其无法分享成长的好处。一家高利润率的公司应具有内生性产生的现金流,这些资金能维持公司的成长,而无需稀释股东的权益
查理·芒格
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多种知识的融合
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最为重要的一课就是:成功的投资来源于,购买那些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股票。
从费雪那里,巴菲特学到了沟通的价值,经过多年努力,巴菲特发展出广泛的人脉网络,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的企业。
投资者的风险来自于在不了解的企业上投入太多资金。
在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公司的情况下买入股票,所带来的风险更大。
第3章 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他寻找那些能看懂的企业,有着长期的光明前景、诚实且能干的管理者,以及,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投资时,我们以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的眼光,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的眼光,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
巴菲特投资方法12准则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管理准则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财务准则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市场准则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企业准则
巴菲特会全面检视所有可能的情况,他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企业应该简单易懂;企业应该有持续稳定的运营历史;企业应该有良好的长期远景。
简单易懂
投资成功并不是靠你懂多少,而是认清自己不懂多少。“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巴菲特建议,“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
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对于现在正在解决难题的企业,巴菲特也是规避的。经验告诉他,转机很少发生。
良好的长期前景
巴菲特将经济的世界分为不等的两部分:少数伟大的企业——他称之为特许经营权;多数平庸的企业——多数不值得购买。
他定义特许经营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①被需要或渴望;②无可替代;③没有管制。
“一个伟大企业的定义至少是伟大25~30年。”
管理层测试
即使是派最优秀的管理者去拯救一个状况欠佳的坏企业,这个企业也难以起死回生。
净资产回报率
如果你想射中罕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你必须时刻带着猎枪。”
股东盈余
相对于现金流,巴菲特更喜欢使用“股东盈余”
一美元前提
公司每留存一美元的利润,至少应该创造一美元的市场价值。
确定价值
“一个公司的价值决定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
对于巴菲特而言,确定企业的价值很简单,只要你能确定两个变量:①现金流;②合适的贴现率
投资者应该买入的是,以现金流贴现方法计算后,最便宜的股票
低价买入
他指出,如果我们犯错,可能是因为:①我们支付的价格;②管理层;③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第三类的错误估算最为常见。
巴菲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公司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率,还包括能否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到。格雷厄姆教他懂得了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的安全边际。
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说,最好的生意是那些长期而言,无需更多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却能保持稳定高回报率的公司。在他心目中,可口可乐是对这个标准的完美诠释。
富国银行
巴菲特解释说,如果你是一家银行,你不必想着成为第一名,只要考虑如何管理好你的资产、负债、成本就可以了。
IBM
高科技公司由于行业本身的不断更新,使得其技术所带来的特许经营权的寿命非常短暂
一个共同的标准
通过这些投资案例,你可能会注意到贯穿其间的一个标准:沃伦·巴菲特从不着急卖出股票,即便在他买入后,这些股票表现良好,但股价短期的上升并不令他感兴趣,菲利普·费雪教会巴菲特持有企业好过持有现金。巴菲特说他“满足于无限期持有这些企业,只要它们能产出令人满意的资产回报,管理层能够诚信,以及股价没有过高。”[插图](这些是否令你想起那些准则?)如同他提醒股东的话,他喜欢的持有期限是“永远”。
第5章 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学
传统老套的多元化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于它大大提高了你买一些搞不懂的企业的机会,也就是提高了犯错的几率。那些“懂一些”的投资人运用巴菲特的准则,买5~10个股票,有机会对它们进行深入了解。而其他所谓多元化的投资人通常要关注10~20家公司。
费雪对于巴菲特的影响还体现在,当遇见重大机遇时,做出重大投资。今天,巴菲特以实际行为作为回应,他说:“在你做出投资时,你应该具有这样的勇气和信念,至少将你10%的身家放在那只股票上。”
概率论与市场
巴菲特说:“我们所要做的全部就是,将盈利概率乘上可能盈利的数量,减去亏损的概率乘上可能亏损的数量。
凯利优化
在玩大概率游戏时,最大的风险就是过度押注。
从理论到现实
(1)计算概率。
(2)等待最佳赔率出现。
(3)根据最新信息及时做出调整。
(4)决定投资数量。
正如芒格说的那样:“当世界给予你机会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会出重手。当他们具有极大赢面时,他们会下大注。其余的时间里,他们做的仅仅是等待。就是这么简单。”
卢·辛普森
从巴菲特、芒格、鲁安到辛普森,我们看到超级投资家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投资主线,他们降低风险的方式,是拥有巨大的安全边际。
价值的真正衡量
当我们用那12000个公司作为案例的统计实验结果,去验证股价与盈利之间的关联关系时,我们发现时间越长,越是正相关。当持股为3年时,股价与运营利润之间的相关程度为0.131~0.360(0.360的相关度,意思是36%的股价变动可以用利润变动解释。)当持股期为5年时,相关度为0.374~0.599。当持股期为10年时,二者之间的相关度为0.593~0.695。
多元化的衡量标杆
集中投资是长期投资的重要方法,如果你问巴菲特他理想的持股期限是多久?他会回答:“永远!”只要这家公司还能不断产生超越平均的经济效益,以及公司管理层能理性地配置公司盈利。
在我们结束本章之前,认真地思考一下集中投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非常重要。
·在你没有将股票首先(以及总是)考虑为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时,不要进入股市。
·准备好勤奋地研究你所投资的公司,以及它们的竞争对手,以至于达到一种状态,那就是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个公司,甚至这个行业。
·如果你没有做好五年(十年更好)的时间准备,不要开始你的集中投资。
·做集中投资时不要使用财务杠杆。一个没有财务杠杆的投资组合可帮助你更快地达到目标。记住,在股市大跌时,一个意外的要求追加保证金的电话,会毁掉你精心设计的完美计划。·成为一个集中投资者需要适当的性格及人格特质。
巴菲特说:“你不必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不是一个IQ160的人击败一个IQ130的人的游戏。相对于大脑的容量而言,保持头脑的清醒更为重要。”
第6章 投资心理学
尽管股价的短期波动对公司价值没什么影响,却会引起投资人巨大的情绪不适。
遇见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
格雷厄姆认为,股市的上下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投资者应该从财务和心理两个方面,具备应对这种情况的心态
格雷厄姆说:“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不被迫出售其股份,也不会天天关心股票行情。”
过分自信
判断失误通常发生在人们过度自信时。
过度反应偏差
人们对于一些偶然事件赋予了太多的关注,并认为自己捕捉到了一个新趋势。尤其是投资者往往关注最新发生的信息,并从中进行推断。
损失厌恶
根据效用理论,他们证明人们并不看重最终财富的数量,看重的是财富的增量部分是盈利还是损失。前景理论的最重要的发现,是意识到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实际上,他们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对于同样数量的损失和盈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心理账户
我们趋向于在心里将钱放在不同的“账户”里,这将决定我们看待它们的心理态度。
我们如何决定投资、如何选择管理这些投资,与我们看待本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例如,心理账户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不愿意卖出自己持有的烂股票,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要没有卖出,账面损失就仅仅是账面上的,并不是实际损失。
短视损失厌恶
当分析历史上的投资回报时,我们发现长期投资主要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93%的月份并无回报。
这就很清楚了,看投资结果的时间频率越频繁,你看到亏损的次数就越多。如果你每天看一次,有一半的机会看到亏损,但如果你一个月看一次,这种亏损带来的心灵损伤将小很多。
如果让投资者持股不看净值表现,却能像持有债券一样淡泊于心,那么多长时间看一次投资结果最佳呢?答案是一年。
旅鼠效应
“大多数基金经理几乎没有动力,去做一些大智若愚、特立独行的决策。他们个人的得失也很明显,如果做出非常规的决策,即便干得不错,得到的也仅仅是拍拍肩膀以示奖励;如果非常规干砸了,他们的命运就是丢了饭碗。但循规蹈矩终将失败,特立独行才是成功的必行之路。随大流的旅鼠们肯定很糟糕,做一只孤独的旅鼠可能不是坏事情。”
情绪陷阱管理
格雷厄姆说:“投资人如果过度担心自己的持股由于不合理的市况而大跌,他们就会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劣势。这种人最好远离市场行情,否则他会由于别人的错误而导致自己的精神痛苦。”
巴菲特对于风险和多元化的看法
“投资者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才对,学者们关于风险的学术定义脱离市场,极为荒谬。”
根据理论,广泛多元化的主要益处在于减少个股波动。但是如果你不在意股价的短期波动,就像巴菲特一样,你就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组合多元化的问题。
巴菲特对于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集中在一个核心点:没有证据表明,所有投资者都会分析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并由此获得竞争优势。“从观察来看,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总是有效的。
为何心理学会起作用
短期而言,人们的情绪对于股价更具影响,而不是公司的基本面。
长期而言
进行对冲的成本是你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风险是覆于结果之上的不确定性数量;回报是投资获得的盈利数量。
长期而言,通过买入并持有股票的策略,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吗?答案是无可争议的“YES”!除非你认为每五年翻一番实在是太过平凡了,这相当于14.9%的年复利回报率。
1950~1970年期间,市场平均的持股时间为4~8年。然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持股时间持续缩短,时至今日,基金持股的时间以月来计算。我们的研究显示,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通常出现在持股三年之后。毫无疑问,由于换手率超过100%,绝大多数人肯定与此无缘。
因为如此多的人参与短期投机,胜出的难度在增加,而回报在减少。由于强有力的磁石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短期投机,这就将稀有的、超额回报的机会留给了长期投资者。
理性:重要的分野
根据《牛津美国词典》的定义,理性是一种信念,是人们的意见或行为应该基于理由、知识,而不是情绪反应。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思维清晰、理智、富有逻辑。
人类是懒惰的思考者。当解决问题时,他们选择容易的方式,结果,他们的解决方案经常不合逻辑。
系统1与系统2
卡尼曼告诉我们,认知的努力是一个心理工作,就像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我们中有很多人在工作越来越艰难时,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聪明人会满足于先前的答案,随之便停止思考。
系统1和系统2的思维区别就是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所说的“分隔的内心”。
心智工具间隙
心智工具就是一切人们心中所拥有的、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策略、程序、知识。
“就像厨房里使用的工具叫做厨具,在电脑里运行的工具叫做软件,在内心中工作的工具叫做心智工具。一个人可以学习运用一件心智工具,去延伸他的整体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注意:所有这些都无需高智商,但是费时费力,与仅仅简单看看PE等财务指标相比,更需要内在的努力与专注。
时间与耐心
理论上而言,市场参与行为的增多伴随着交易量的提高,能使市场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这反过来可以减少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从而相应地减少市场的噪声和波动。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市场中大部分的参与者是投机者,不是投资者,所以我们见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景象:交易量的上升反而致使差距加大,增大了系统的噪声,导致更剧烈的波动。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巴菲特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一个置身其外的观察者,或许认为这种看似懒惰的态度,会放走容易赚的钱,但是真正欣赏这个过程的人却发现,巴菲特和伯克希尔正是用这种态度积累了巨额财富。投机者没有耐心,而巴菲特却为此而生,他说:“时光的最佳之处在于其长度。”
第8章 最伟大的投资家
迈克尔·莫布森在他的《成功方程式》(2012年哈佛大学出版)一书中,恰当地描述了在企业界、体育界和投资界中,对于运气和技能两种因素的衡量,指出区别二者的方法是对结果的长期测量。运气或许在短期内会扮演角色,但历史会告诉我们,技能最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优势
管理咨询顾问们相信成功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行为优势、分析优势、组织优势
行为优势
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性格,当他谈到性格时指的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
所有认识巴菲特的人都认为,巴菲特的驱动力是理性。他投资的策略就是理性配置资本。
分析优势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与企业家应该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企业,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同一样东西。企业家想买的是全部,而投资者买的是部分。
如果你相信市场比你更聪明,就全部买指数基金。但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那么自己做分析研究企业,别理会股市涨跌。
当你关注股市时,只要想着:“近来是否有愚蠢的家伙给我提供了低价买入好公司的机会?”如果是这样,你的水平就和巴菲特差不多了。
就像人们毫无意义地浪费了很多时间担心股市一样,他们同样根本不必担心宏观经济。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讨论经济是否蓄势待发或可能衰退、利率是否上调或下降、是否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停下来歇会儿。巴菲特会偶尔关注一下经济大势,但他不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前景。
相对于那些仅能在预测准确的情况下才能获利的股票,时间是优秀企业的好朋友。
组织优势
伯克希尔的成功基于三个支柱:
首先,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向上供给奥马哈总部。
其次,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
最后一个支柱是去中心化。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各自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
巴菲特的管理宣言可以总结为:“聘请最好的管理团队,别再为管理操心。”今天,伯克希尔旗下拥有80多个子公司,超过27万名员工,但公司总部仅有23名员工。
“巴菲特发展了一种世界观,它的核心着重于建立与优秀的人与企业的长期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换手,以免打断复利增长的节奏,这对于价值的创造至关重要。”
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经营历史
如果想将家庭的未来投资到一个公司里,你必须思考这家公司是否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准则
管理层是否理性
你无需盯着股市或宏观经济大势,取而代之的是关注你的现金。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财务准则
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真正的衡量年度表现的方式是,净资产回报率——运营利润与股东权益之比。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多年以来,巴菲特观察到,那些高成本运营的公司总是会有理由保持或增加运营成本,而控制成本良好的企业总能发现方法去削减成本。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市场准则
什么是企业价值
企业的价值是它预期未来生命存续期内产生的现金流,在一个合理利率上的折现。
相对于公司的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巴菲特投资方法12准则
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准则
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财务准则
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市场准则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不要仅仅因为拥有多余的现金,就随便出手。如果预选对象没有通过你的准则测试,不要出手,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不出手,不代表你停止工作和思考。巴菲特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很难做出数以百计的正确决策,只要做出为数不多的智慧决策就已经足够了。
发现你自己的道路
巴菲特投资时,仅考虑两个变量:企业的价格和价值。企业的价格可以在行情中查到,决定价值需要进行一些计算,但这些计算并不复杂,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做得到。
因为你不再担心股市、经济大势或预测股价,现在你可以花更多时间了解你的企业。花越多时间阅读公司年报和行业的相关报道,你越会变成企业主一样的行业专家。实际上,你自己花在调查研究上的时间越多,对于股评家的依赖就越少,从而减少不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