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人的人生哲学
人生的三个追求
1.人都想要进步
但不要和别人去比较。
2.人都追求幸福
阿德勒认为,幸福和不幸福的关键都在于人际关系。
世俗的成功来自于别人对你的认可。
3.人都追求自由
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模式,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和其他人、和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
阿德勒并不否认人有感情,但是他认为人不会真的被自己的什么情感给控制了。人总是战略性的选择某个情感,来达到别的目的。
弱者很善于把过去的不幸和性格的缺陷当做武器使用。他会抱怨这些不幸和缺陷,但是他*需要*不幸和缺陷。他拒绝改变。
我们见过险恶环境中长大而性情优雅的强人,也见过家庭条件优越而性格猥琐的弱者。
这个世界给了你什么,那是你决定不了的。但是怎么看待、怎么利用手里的东西,那是你可以决定的。
改变需要勇气。岸见一郎说,阿德勒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
二、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1.康德哲学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不受驱使。既不被别人驱使,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2.一切烦恼的根源
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烦恼?因为你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
那你说世俗的成功不就是社会的认可吗?
我们需要社会的认可。你应该这么想:你可以把认可当做一个副产品,你做得好别人自然会认可 —— 但是你不应该直接追求认可,不应该被认可牵着走。
要想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自由,你需要建立横向的关系,即平等的关系。
3.不批评也不表扬
在阿德勒的思想中,如果你是个真正信奉自由、相信人人平等的人,那你对其他人的行为既不应该批评,也不应该表扬!因为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是不平等,都是想操纵别人。
表扬和批评都是 judge。别人做对了你可以表示感谢,别人做得不对你可以帮助他,但是你不能操纵他。
不再担心别人的认可,这也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三、幸福等于“贡献感”
1.比出来的幸福
阿德勒说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但也是幸福之源。很多人相信幸福感是跟别人比较出来的。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幸福感可没提高多少。人们最在意的总是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比较不是幸福,比较是佛学里的“苦”。苦就是不满足。
2.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提出的幸福,来自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叫做“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提出,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贡献。
3.贡献和贡献感
幸福不是由具体贡献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贡献感”决定的。
阿德勒这个“贡献感”,恰好符合康德对自由的要求。因为贡献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以贡献感为指引,你就既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
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 —— 别人的命是命,难道你的命就不是命吗?你自己也不是工具!有贡献感就可以了。
4.更大的共同体
你要知道你除了属于那个工作单位之外还属于很多共同体:你属于家庭、你属于社会、你属于国家、你属于全人类,就算你死了,你还属于这个宇宙。
在一个共同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想想更大的共同体。
阿德勒这个“共同体感觉”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和别人建立横向的关系,也就是人人平等。再进一步,你要把别人看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其实绝大多数人和你并没有竞争关系,没人一天到晚盯着你较劲。
四、生活哲学有啥用
阿德勒的这套哲学,是教你怎么主观地看待这个世界。
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但是意义,你可以自己选择。而选择了意义,你就选择了生活模式。
1.活在此时此刻
弱者追求幸福的路线图是先进步,认为自己只有进步了才能获得幸福 —— 而强者的路线图则是先要自由。
阿德勒哲学认为人生并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地的线 —— 人生是无数个“点”的连续。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体会,好好享受。这就好比旅游,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才算旅游 —— 是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已经开始了,路上每一处点点滴滴都值得欣赏。
德勒希望你能认真地活着。认真不等于深刻,人生没必要深刻 —— 认真就行了。
2.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我爱你,与你无关”,我看这就是课题分离。爱谁、信任谁、帮助谁,那是你的课题,至于说这个人会不会爱你、会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会不会对得起你的帮助,那是他的课题。
3.建立共同体感觉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的终点则是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共同体感觉”。
建立共同体感觉分三步。
第一步叫“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就是要接受自己 —— 我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我承认,但是我能接受我自己。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接受自己的水平确实不够,然后下次继续努力。这也是咱们讲过的斯多葛主义的立足点,关注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自我接纳是“self-acceptance”。现代心理学界更常用的一个词叫“self-compassion”,我们专栏多次讲过,叫“自我关怀”。自我接纳约等于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一个有充分科学证据支持的好姿态,意思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朋友看待:朋友错了,你不会认为他一无是处!你得先接受自己,然后才谈得上改变自己。
第二步叫“他者信赖”。
阿德勒要求我们无条件地相信别人。现在我们知道这一点有博弈论的支持。在长期博弈中,最好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无条件地合作,如果被坑了下次再惩罚。
第三步叫“他者贡献”。
幸福来自对共同体的贡献感。
但是做贡献可不是让你自我牺牲。在阿德勒看来,自我牺牲是过度适应社会,是没有必要的。任何一个理智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同意让一个母亲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全孩子 —— 孩子的人生是人生,你的人生难道就不是人生了吗?这不符合人人平等。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步其实是一套递进的逻辑。有了自我接纳,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后果,你才不怕被别人背叛,你才会有他者信赖。有了他者信赖,把别人当做是伙伴,你才愿意做他者贡献。
4.唯心的学问
阿德勒的生活哲学不是研究怎么让你成功的学问,但他解决了另外一个维度的问题 —— 那就是心态问题。
阿德勒的哲学解决的是让你幸福的问题。
世俗成功和内心幸福是不同的维度。
感谢分享,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