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你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去读工程学,但这并不是你的爱好所在。当你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时,你会缺乏动力,不断失败,就算再专注、再自律也没用。你的心灵会反抗意志的暴政。你为什么要服从?也许你不想让父母失望,也许你缺乏勇气面对由争取自由所带来的必要冲突,也许你不想打破对父母全能的幻想,坚持相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或者这个世界。你想要以此屏蔽自己强烈的存在主义孤独和相应的责任。这些想法很常见,也不难理解,你会感到痛苦是因为你注定不会成为一名工程师。
有一天你忍无可忍地退学了,你让父母失望了,但你也逐渐接受了这一点。你只征求自己的意见,而这也意味着你必须依赖自己做决定。你决定开始学习哲学,为自己之前的错误负责。你完全拥有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志向所在。随着父母的衰老,你也成熟到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去支持他们了。这是双赢的结果,但也是有代价的,那便是你必须在此期间面对由你的坦诚所带来的冲突。
当你直面真相、坦诚地生活时,需要接受这种存在模式带来的冲突,这样你才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担当。你会不断发现和纠正那些不可避免的错误,然后朝着更新也更明智的目标不断前进。随着经验的累积,你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你不再走弯路,而是会笔直地迈向美好的未来。如果你在一开始就固执地认为自己绝对正确,那你将无法理解这种美好。
摘录于《人生十二法则》
作者:[加拿大] 乔丹•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
蛮认同。这段。
谢谢荐书,我要去看一看这本。
这篇简直啊:当你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时,你会缺乏动力,不断失败,就算再专注、再自律也没用。
不就是我嘛.
我选择了专业以后,一直试图用一万小时定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激励自己。可是结果很不乐观。
说的太对了,很认同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