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世界的见识犹如盲人摸象

发表于

在一系列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阅读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文本。每一位受试者都佩戴着眼动仪,用以将其视线位置反馈给计算机。该研究有一个巧妙的设计:屏幕上显示的大部分都只是由随机排列的字母组成的废话,唯有一个小视窗里的文本是有实义的,也正是受试者盯着看的地方。因为计算机知道每个人在看哪里,就可以让显示实义文本的小视窗正好出现在人眼盯着的位置。因此,随着受试者的目光逐行掠过文本,视窗也在移动。实义文本总是恰好出现在视线所及之处,而周围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随机字母。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只要实义视窗足够大,受试者完全不会意识到,在同一个屏幕上,就在他们的视野之外全是胡言乱语。文档没有任何异常,写满了有可读性的文字。通常,一个视窗的宽度可以小到17—18个字母,向左约可看到2—3个字母,向右约15个(由于英语的阅读习惯是由左向右)。这不过数个单词而已,不会超过6个。哪怕仅几个单词之外的字母排列已经毫无意义,受试者仍坚信他们读到的是再正常不过的文本。任何站在受试者身后观看屏幕的人所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胡扯,但受试者完全被蒙在鼓里。因为他们每时每刻看到的都是有实义的信息,读者就假定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读者在这项研究中所经历的并非真实世界,真实世界中鬼话连篇,而他们读到的每句话都合情合理。无论他们盯着哪里看,眼中的文本都读得懂、讲得通,因此他们就断定没看到的部分也是如此。他们用一种管中窥豹的视野感知世界,对那小小视窗之外的混乱视而不见。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对世界的见识犹如盲人摸象。而我们却在为这个世界建模,还自导自演地呈现给自己看?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儿,因为还有一个更单纯的解释:受试者认为这一切是合乎常理的,因为这个世界通常都是合理的(好像心理学家、魔术师和艺术家都不常骗我们似的)。受试者感觉自己在实验中的经历一切如常,是由于他们看到的那一点点信息印证了经验中习以为常的世界。

试想这项研究映射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拥有的哪些经验。你怎么理解此时此刻所处的空间?想想身边的物件和你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这是你熟悉的那个空间吗?如果有台机器能来读你的心,难道不会画出一幅你当下所处环境的完整图像吗?可能你得稍稍转动一下眼睛和脑袋,或许连整个身体都要旋转才能看到全貌,但你自认为是在直接地感知环境。移动窗口范式恰恰暗示了这种理解的感觉只是表象而已。如果你以为心中早已映射了一套周围环境的空间模型,那简直是白日做梦。你所能看到的不过是眼睛紧盯的那一小部分罢了。

摘录于《知识的错觉》作者:[美] 史蒂文·斯洛曼

3 条评论

  1. 真巧,我最近也在读《知识的错觉》,关于对人类无知程度的评估、还有人类天性中将周围环境传达的知识当作自己的知识这几点印象都很深刻。

    • 这本书还是让我有新的认知的,比如说,我们其实更依赖于群体智慧而不是个体智慧。又比如说,我们其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搞懂飞机的全部原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协作让飞机安全可靠的飞行。

  2. 受试者面对能力或维度远超自己的测试者真的毫无办法,说是遭受降维打击也不过分吧。实验像是一个简化版的可操作的缸中之脑,也有点像3D游戏里只渲染视野内的物体的优化方法。控制得当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做成个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

    (所以那些能够打破次元壁的角色(比如死侍),还有把世界运行的规律扰乱给你看的游戏(比如Antichamber之类)才那么特别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