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扎弗·谢里夫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几次关键的实验。在谢里夫的实验中,人们被邀请进入一间黑屋子,离他们不远处有一个很小的光亮。这处光亮实际上是静止的,但由于人们的自主运动错觉,它看上去好像是运动的。在每次实验时,谢里夫都会让人们估计一下光点移动的距离。对人们进行单独提问时,人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差距甚至很大。这并不奇怪,因为光点根本没有移动,人们在黑暗中形成了程度不同的错觉。
然而,谢里夫发现,当人们以小组形式在这一实验中当众回答问题时却表现出了强烈的从众效应。实验中,每个人的判断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距离判断的舆论,然后很快进一步形成了一个群体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标准在各个小组中一直保持稳定并被小组成员严格遵守,尽管每个小组各自形成的标准不尽相同。我们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线索,不同的群体、城市甚至是国家都会形成不同的信仰和行动规范。
谢里夫还尝试着进行了助推。在一些实验中,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安插了自己的几名助手。结果的确发生了不同的情况。如果这几名“托儿”回答问题时态度坚定,他们会对小组其他成员造成强烈的影响。如果“托儿”回答的预计值比小组原来的预计值要高,那么最终这个小组的预计值便会升高;反之,小组的预计值便会下降。因此我们看到,以胸有成竹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助推会大大影响群体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无论是在私底下还是公共场合中,一个坚定不移的人会对别人既有的思想造成影响。
理查德泰勒,卡斯·桑斯坦. 错误的行为+助推(套装共二册)(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获奖作品) (Chinese Edition) (Kindle 位置 6628-6632). Kindle 版本.